当银行“搬”上互联网,信用“当钱花”成为现实
“未来的金融将呈现高频小额、随时随地的特点,而传统的银行业务是大额低频、受限渠道的。应对这些特征,需要技术优化,支撑高频、海量交易;需要设计新型产品,使得产品可以实时提供、推荐。如今,伴随着传统银行的“互联网化”,未来金融蓝图变得越来越清晰、生动。几天前,苏州银行“小苏帮客”高调上线,昨天,中信银行又发布了“公积金缴存人网络信用消费贷款”,当银行把存款、贷款等核心业务“搬”上互联网,在便利、快捷之外,我们的金融生活还会有多少改变?
银行系互联网金融平台频现
大力推进互联网金融产品、涉足电商、搭建一站式服务平台……面对市场的新要求,传统银行加快了互联网融合步伐。
7月13日,苏州银行正式上线互联网投融资平台“小苏帮客”,借助互联网新技术,结合传统银行优势,服务小微企业和市民百姓。昨天推出的“公积金缴存人网络信用消费贷款”则是中信银行以公积金缴存人的缴存信息和人行征信系统信用记录为基础,依托个人网银、在线贷款审批系统受理客户的申请,面向苏州大市范围内(暂不含苏州工业园区)符合条件的公积金缴存职工推出的消费类信用贷款,贷款从申请、审批、提款到还款完全网上自助搞定。
此前,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光大银行等也在互联网金融方面有了突破性进展。像招行推出了“小企业E家”,围绕中小企业“存、贷、汇”等基本金融需求,开发了企业在线信用评级、在线授信、创新型结算、在线理财等互联网金融产品,一网打尽中小企业的其他如闲散资金理财、生产链条、内部管理等多方面所需的金融服务。光大银行的云缴费平台目前已上线近500项基础便民缴费服务,覆盖29个省、70多个核心城市,服务人数达3亿。在接入的缴费项目数量、合作伙伴数量、覆盖客户规模等关键指标方面均居全国第一,已成为中国最大的缴费开放平台,开微店、牵手微信、网络理财等,光大银行线上线下融合的步子迈得很欢快。
信用“当钱花”成为现实
大数据的应用算得上是传统银行“互联网化”的一大特色,其中,诸多数据的沉淀与互通让信用“当钱花”成为现实。
苏州银行“小苏帮客”推出的“市民易借”就利用社保、公积金等大数据沉淀,可以为苏州470万市民卡用户批量、快速授信,一张市民卡可以获贷1万到5万元,而伴随着借款还款数据的积累,相应的额度还可以进一步提升。“小苏帮客”还推出公益品牌“小苏公益”,爱心人士可直观了解受捐助者的情况,选择爱心流向,持续关注受捐助者的改善状况。
此次中信银行苏州分行推出的公积金缴存人网络信用消费贷款借助的也是互联网大数据“利器”,公积金缴存人申请便捷,还款也十分简单。“公积金缴存职工有稳定的职业和收入来源,追求住有所居,有着良好的社会信用基础。”中信银行苏州分行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只要是按时足额缴存公积金两年以上的市民就有申请公积金缴存人网络信用消费贷款的“入场券”,因为相应的信用数据积累成了获贷“担保”,无抵押、纯信用成为现实。
同样是借助互联网平台,苏州市地方企业征信系统已在全市范围内签约的34家银行推广使用,为企业打开了更好获取融资的新空间。该系统采集的信息涉及企业基础信息、纳税及财务信息、水电气信息、非金融机构融资信息、社保公积金信息、抵押质押信息、负面信息、涉诉信息等,一方面可帮助银行了解企业的真实经营情况,另一方面系统信息的实时更新也让银行的贷后管理更为有效。
普惠金融惠及更多百姓
“普惠金融”曾是互联网金融有别于传统银行服务的最大特点,“1元也能理财”等让草根人士感受了金融服务的无所不在,互联网金融时代大数据与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大大降低了市场信息的不对称程度,使大量分散的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的门槛大大降低。
转型发展中的传统银行显然也看到了这一点。如果说跟随“余额宝”问世的诸多银行系“宝宝类”产品还只是单一产品形式上的尝试,如今的传统银行运用互联网技术的平台建设开始创造出普惠金融方面的新业务机会,一方面互联网平台极大降低了网点、人工、行政成本,另一方面,网络信息的互联互通降低了信息不对称影响。
此次中信银行苏州分行与苏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的成功合作,开创了银行与公积金中心在业务合作领域的新模式,切中的是普通百姓“金额不大、期限不长、却很急用”的融资需求“痛点”。
在中信银行苏州分行行长温金祥看来,这正是“双方在普惠金融、益民服务方面的一次积极尝试”,“我们理解的‘普惠’就是要以更亲民友好和更安全稳妥的方式来呈现我们的产品和服务,真正惠及更多普通老百姓。”
“众多短期和小额资金的提供者能够以互联网为依托,使资金进入庞大的金融供给市场中,金融供给状况会因此得到极大改善;新兴业态区别于传统银行业的运行模式,可以极大提高民间资本的配置效率并降低匹配成本;带有普惠性质的互联网金融,包容性地将民间资本整合到整个金融体系当中,逼使传统金融业探索创新,加剧了金融市场的竞争,推进了金融改革与发展。”
同时,也有业内专家指出,互联网基因之于银行未来发展至关重要,同时也对银行商业模式的重塑提出了新挑战,如何打造更安全的资金链?如何化解高效便捷而来的市场风险?这些都是摆在银行面前的问题。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